中国人成日本入籍“第一大户”,50年来首次反超韩国!是认同、利益还是无奈?

2025.07.23 | 日本生活

日本法务省2024年的归化数据揭示了一个历史性转折:3122名中国人加入日本国籍,这是50年来首次超越长期占据首位的韩国·朝鲜籍(2283人)。这一变化不仅是数字的交替,更折射出日本移民生态的结构性演变。全年归化总人数为8863人,虽远低于2003年的峰值1.7万余人,但延续了近年的稳定态势。

推动这一现象的核心因素在于政策设计的”倒挂逻辑”。对许多在日外国人而言,归化比永住更具现实吸引力—-获得永住权需连续居住满10年,而归化仅需5年。这种时间成本的显著差异,叠加归化后享有的医疗、教育、职业发展等长期权益,促使越来越多已在日本扎根的中国人选择”一步到位”。尤其对完成学业后留日工作的年轻群体,归化所需的六项条件(合法居留5年、经济能力、日语基础等)大多自然满足,实际门槛远低于社会想象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韩国·朝鲜籍归化人数的持续下滑与战后”特别永住者”制度相关。这些移民的后代因已享有近似永住的居留权,对归化需求自然萎缩。而中国籍申请者多为第一代移民,其生活重心的转移与生存压力的现实化,使国籍转换成为更迫切的选择。与此同时,南亚国家移民正成为新势力:尼泊尔、斯里兰卡等国的归化人数五年内从1719人跃升至3458人,翻倍增长暗示日本移民版图加速多元化。

日本政府近年对归化流程的隐性调整也降低了心理门槛。2024年4月起,归化公告不再于《官报》公开,改为非公开查询,此举显著缓解了归化者面临的社会审视压力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正当参议院选举中右翼政客渲染”外国人威胁论”时,现实数据却显示归化规模仅为二十年前峰值的一半,中国籍归化人数较历史高位下降约40%。这种政治语境与现实需求的割裂,恰恰印证了归化增长的本质—-劳动力短缺倒逼的制度妥协。

中国籍归化登顶的背后,是日本社会从”历史关联型移民”向”经济驱动型移民”的过渡。当永住权的高墙与归化的窄门形成政策悖论,越来越多外国人用脚投票选择更务实的路径。未来这种”归化优先”策略能否缓解日本的深层人口危机,仍将取决于政治叙事与生存需求间的博弈。